林森路教會

簡介

40345 台中市西區林森路36號 ( map )
電話:04-2371-9149
傳真:04-2375-3979
主日聚會:
台語堂 9:30 /華語堂 11:00

林森路教會 網站

林森路教會 Facebook

林森路青年LSch Facebook

教會照片
林森路教會
教會歷史
教會歷史

創設日期: 主後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七日
創設者: 高甘霖牧師 (Rev. D. Glen  Graber)
開拓者: 呂春長牧師
獻堂: 主後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二日
宣教大樓: 主後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落成
歷任傳教者:

首任:謝穎男傳道(1955年7月10日至1957年8月23日)。謝傳道其後乃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「台灣神學院」院長。

次任:林晉齒先生(1957年至1959年),於該會創設後即負責青年事工及聖歌隊指揮的事奉。

第三任:劉人傑院長(1959年6月12日至1961年),為 CCF 台中光音育幼院院長,曾任台灣門諾會聯會主席,於1959年6月21日為門諾會宣道會設立為傳道師。

第四任:許遵道牧師(1961年至 1965年)
第五任:盧光作牧師(1966年至 1978年)
第六任:李明雄牧師(1978年至 1984年)
第七任:盧光作牧師(1985年至)
第八任:曾俊銘傳道(2004年至 2009年)
第九任:宋淑蓉牧師(2010年至 迄今)

起源:


1954年3月起,高甘霖牧師夫婦在其所創辦的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附屬的育嬰所,開始野外主日學工作,藉著教唱詩歌,講聖經故事等,使許多小朋友受到吸引,由於入秋後天氣較為寒冷,因此高牧師即在其自宅後院搭蓋一簡單的竹屋,當作禮拜堂。

創設:
1954年11月7日,高牧師聘請當時在MCC巡迴醫療團擔任佈道工作的呂春長牧師,在竹造的禮拜堂内舉行一連數天的佈道大會,因著呂牧師的協助,教會的創設於是開始奠定基礎。

獻堂:
因著慕道友人數的激增,原聚會場所已不夠容納,因此有建立一較大的禮拜堂之構思,適時柳原長老教會於林森路正好購買一棟日式平房,擬作分設教會的地點,因此,高牧師則與柳原教會商量,請求能予轉讓給門諾會作設立教會之用,在獲得柳原教會首肯後, 高牧師則著手將日式房子改建為禮拜堂,並於1955年3月12日舉行林森路教會獻堂典禮,門諾會在台灣創設的第一間教會於焉開始。

重建:
由於本會原有建築係日式木造平房,使用年久之後,陸續發現木料受到白蟻嚴重侵蝕,經過研究,獲悉抽換蛀蝕樑柱並非根治妙方,儘早拆除改建才是根本解決之道。因此為了維護會友聚會安全,乃於一九八四年開始籌劃改建事宜,並發動會友奉獻,同時先將蛀蝕嚴重之樑柱予以抽換,暫時維持正常聚會。

其後幾經禱告、研商、募款,遂於主後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三日舉行開工感恩禮拜後動土開工。
於主後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落成舉行感恩禮拜。

※重大紀事錄(陸續增加中....)

※1954年11月7日 ─ 林森路教會創立 創設者:高甘霖牧師  開拓者:呂春長牧師            
※1955年3月12日─ 獻堂 協助者:翁修恭牧師、黃照哲牧師
※1993年1月1日 ─ 宣教大樓落成
※1993年  春 ─發行第一張詩班CD紀念大樓落成            
※1994年7月17日  ─ 第二張詩班CD「祂安藏我靈在磐石裡」  
※2008年11月初 ─ 教會網頁重新運作﹝資料來源:教會發行的第一張詩班CD﹞
※2012年2月 ─ 教會網站系統更新

門諾會宣教回憶錄暨林森路教會歷史 / 趙聰賜

會友對於"門諾會"不清楚就無法委身,新的傳道人及會友不斷地加入門諾會,老的會友逐漸凋零,敬拜方式與詩歌雷同長老會,就更要讓大家更認識門諾會宣教士的精神,以及門諾會早期來台,對弱勢族群、兒童、青年所付出的幫助與關心,使更多的年青人願意來加入門諾會。

我們期待更清楚的傳遞聯會的宗旨與門諾會的精神,希望有更多認同者,有共同的異象, 始能合一,才不會事不關己,力不從心,要認同必需先了解,從心裡願意,之後有聖靈的感動,才能融合參與門諾精神的事奉。

感謝宣教士當年的奉獻及付出,他們放棄自己的工作、生活與未來,千里迢迢來到台灣,一個在世界地圖找不到的小島,當時他們來到台灣皮箱裡裝的是鐵鎚、鋸子、鐵絲、釘子-以為台灣極其落伍貧窮。他們之所以願意如此,乃是神的呼召。

門諾會來台灣第一件事工,是以醫療與救濟做主要工作,而且是從最貧窮的花蓮山區,1948年設立了花蓮門諾醫院,當時台灣經濟困難、衛生不好,許多家庭父母在壯年40歲左右就過世,留下一群無依無靠的孩子,宣教師自己騎腳踏車到處尋找孤苦的孤兒,棄嬰、被遺棄的兒童,帶領他們安置居所,MCC乃為我們建立組織,高甘霖牧師負責開創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(即現在的台灣家庭扶助中心),設立台中光音育幼院、台中育嬰所(向上兒童福福利基金會)、台北大同育幼院、大雅惠明盲人育幼院(現在大雅惠明盲人學校)。

1950年代CCF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,在台設立光音育幼院,是位於台中市五期的廣大土地,當時為撫養孤兒及中輟之家而設立,如今轉移為私人機構"向上福利基金會"所有。光音育幼院是以家庭方式的照管,一位褓母照顧約7、8位, 不同年齡兒童生活起居都住一起,儼然像個大家庭,兒童成年之後,在社會上都大有成就。

雖然現在物換星移,董事會、負責人的逐漸更換,刪去基督教名稱,為了想得到更多各界的捐款,也失去了基督教的色彩,門諾會他們都不再認識。然而高甘霖牧師都不計較這些產業、名份,當年李登輝總統都封高甘霖牧師為"台灣孤兒之父",正如聖經說;這人撒種、那人收割,然而叫他生長的是耶和華。

1950年高甘霖牧師設立台中育嬰所,在此服事的褓母,因著每週聚會都要遠走到柳原教會,1954年林森路教會的設立,基本會友育嬰所的褓姆約20多位,以及住在林森路附近的柳原教會會友約20位,一開始就有基本會友約40位左右。

1954~60年高甘霖、宋大衛 兩位宣教士在台中林森路購置2間宿舍共約300坪,經道路拓寬只剩200多坪,1990年教堂重建,富麗堂皇的門面與門諾會原有的宗旨不太相同,宣教士的原意是要教會更多的設立,普及在各地使福音廣傳,即便如此,林森路教會更要背負使命,為主加倍廣傳福音。

林森路教會第一位傳教士呂春長牧師有傳福音的恩賜,如同廣播電台的魅力,人人都喜歡聽道,也踴躍受洗,是全省知名的佈道家,離開門諾會後回到忠孝路長老教會服事,於75歲退休移居美國與兒女同住,直到96歲蒙主恩召。

MCC派宣教士富德牧師來台訪查發現當地語言是以台語為母語,便決定來台的宣教士都學習台語向台灣人傳福音。來台第一位宣教師宋大衛牧師於1954年設堂,1955年舉行第一屆洗禮。

1954年第一間在台灣門諾教會是建立在台中林森路,由高甘霖牧師攜同其他宣教士及本地傳道人創設,因有長老教會的牧者、會友的協助,故多有長老會的特色。當時柳原教會有意購堂,高牧師要求先讓給門諾會開創教會, COM(海外宣道會)協助以3500美金成交了一間日本宿舍,這是上帝恩手的帶領。

第一位宋大衛宣教士夫婦從美國來,已有3位千金,來台後再生兩個兒子,自備工具來台預備蓋房屋,當年正流行小兒麻痺其中一個兒子也染上疾病,但他們仍很快地融入台灣社會, 無論起居、飲食,甘心樂意的奉獻自己的家庭、孩子一同生活在這困苦的台灣。

門諾會於1955年又在花蓮建立博愛教會,陸續在台北大同、 台中西屯、大雅、南屯、花蓮美崙、富安,台北中和、松江、光復、台中和平、美村、台北錫安、木柵、台中黎明。

1967年宣教士羅樂道來台協助中部:西屯、和平、等教會,並以當地人民的母語-台語來做主,也以台中林森路教會為母語學習中心,1978年到花蓮開創富安教會。

1977年宣教士羅樂道在花蓮創立花蓮啟智中心,現在"黎明教養院",羅牧師夫婦三兒女中,一個孩子得到重度智障,又領養一名的智障兒童,回加拿大後又領養數名相同的孩子,一直傳承這樣的服事。

1965~80年代是美國門諾會派遣最多宣教士來台服事期,每年都在台中馬禮遜學校舉行退休會,包括高甘霖、宋大衛、薄柔纜 文約翰 郭彼得-等多位宣教士家庭。

1988年設立台北永安,2001年開拓桃園中平教會,2003年湧光教會加入門諾會,2009年再增設桃園文華教會,先後共設立20間教會。1991年則成立善牧中心,協助山地兒童問題以及受暴婦女和中挫學生扶導。

台灣經濟漸成長,且進入開發中國家亞洲的四小龍,美國總會看見台灣事工的成熟,期盼台灣能派遣本土傳道人對外宣教,1994年遂正式結束在台近40年的宣教開墾,停止差派宣教士,謝偉基牧師為最後一位在台的宣教師。

40年來近30位宣教士來台服事,第一位本地封牧的傳道人是1959年林清和牧師、翁頂傳道,如今門諾會共有20間教會,前後封立牧師更有50多位。有更多的了解才會有更多的支持,宣教士亦然,聖靈加倍感動宣教士來台灣了解地區的需要,才能有更多更好更美的事奉。

回憶宣教士的足跡,乃是因為他們願意為主付出,例如當時宣教師會到偏遠地區幫助台灣低收入戶開發 竹、木製的手工藝品,由美國MCC總會來收購,增加貧困者家庭收入,遂組成立"牧羊人"公司 由10位青年無給職,來負責採購與外銷業務達20年,門諾會宗旨是要幫助失喪的人, 宣教士挑選的對象是以弱勢、在鄉下山間、尋找貧窮者為主要對象,學習耶穌的樣式,不是要奢華度日,乃是看顧貧窮者、憐恤孤苦者。

如今年長的教會    空間、人力、經濟、都有基礎,也要多關心門諾其他開拓中的教會,提供人力、經濟的支援。期待門諾會宣教師的精神也延續在我們當中,因為這是耶穌的吩咐及使命,相信主必祝福門諾會與我們同行,使福音傳遍台灣。


林森路教會20230917野外禮拜

歷史照片
高甘霖牧師夫婦
呂春長牧師夫婦
分類項目